江苏
高考语文命题的理性走向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述评  ■江苏省苏州中学程振理  今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总体平稳,彰显人文,可谓感性中不乏理性,沉稳中不乏灵动,真正体现了江苏卷的时代气、现实感、生活性、文化味等特点,突出了高考语文对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  语文命题趋势一、命题选材贴近
高考语文命题角度|高考语文命题的理性走向与趋势

  高考语文命题的理性走向

高中语文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述评

  ■江苏省苏州中学程振理

  今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总体平稳,彰显人文,可谓感性中不乏理性,沉稳中不乏灵动,真正体现了江苏卷的时代气、现实感、生活性、文化味等特点,突出了高考语文对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

  语文命题趋势一、命题选材贴近现实生活

  江苏卷语用题或涉及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第1题),或涉及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第5题),或涉及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第4题);文言文涉及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诗歌题涉及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现代文涉及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等,无疑都是源自现实生活的语用素材。

  语文试题取材于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为考而教、不少学生为考而学的不良风气滋生漫延,导致不少师生学教语文应试化、模式化、机械化,明显背离了语文学科的根本之道。语文者,语言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素养与能力皆源自生活,因而语文命题与考查皆关乎生活情理,这才是语文教考一体化而非两张皮的归真返本之途。

  语文命题趋势二、题型设计聚焦语用能力

  无论是古诗文和现代文的主观题,还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客观题,江苏卷在题型设计上都旗帜鲜明地聚焦语用能力。例如第2题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第3题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第4题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第8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第10题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17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均是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考查。

  聚焦语用的题型设计,是对近年来语文教什么和语文学什么激烈讨论的最好回答。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学一线出现了不少伪语文杂语文现象,随着讨论与争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人逐渐达成了共识,即语文应是一门关乎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工具性学科。因而高考语文命题聚焦语用能力考查,乃是引领教学一线回归语文正途之举。

  语文命题趋势三、考查立意指向语文素养

  江苏卷向来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立意考查。例如今年的题型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张岱《家传》这类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也考查了学生对辛弃疾《八声甘州》这类宋词的鉴赏与评价,既考查了对沈从文《会明》这类小说的领悟与探究,还考查了对郭英德《成人不自在》这类论述文本的思辨与分析,即便在语用考查模块,也设计了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这样的题型。

  这些题型形式多样,考点各异,但如同一张密集织就的知能网络,涉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查。学生想要冲关赢分,必须调动起十几年饱读诗书的广博积累、历练社会的切身体验、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概括思辨的语用表达等等,真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日积月累见出真功。

  语文命题趋势四、作文题旨引领个性创新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每年也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年江苏卷作文是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这道作文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极具时代感。命题材料本身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具有内在的辩证性,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与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更给人以深刻的思辨性,而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的闪现,则进一步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积极地规划人生,体现了江苏卷鼓励创新、彰显个性的时代特点。

  总之,江苏卷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一贯的命题风格,选材贴近生活,学生易于上手,思考空间广阔,利于展示才华,充分彰显了江苏卷开放、包容、思辨、进取的命题宗旨。

  [注:本文系《语文报》特约稿,发表于《语文报高考版》2016年6月问试2016高考语文名家解读专辑。]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各种类型题目的做题技巧,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的积累之上。

  虽然说语文的学习死记硬背较多,但是对于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一些常用的词语或者常用句式需要我们特别记忆,这样即便是我们遇到一篇没有学过的诗词或者文言文,这些语句也是通用的,可谓是一理通百理明。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高考语文命题角度|高考语文命题的理性走向与趋势

http://m.nmgzasp.com/dx/308404/

推荐访问:2018高考语文命题趋势
相关阅读江苏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