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
[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即县域内河段由县长担任“河长”,各乡(镇)长、村委会主任担任本行政辖区内河段“河长”,分级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河段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
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
[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

  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即县域内河段由县长担任“河长”,各乡(镇)长、村委会主任担任本行政辖区内河段“河长”,分级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河段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

。下面是unjs整理的关于2016年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开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守“两条底线”﹝1﹞,坚持主基调主战略﹝2﹞,全面打响“三大升级战”﹝3﹞,大力推进“四大转型”﹝4﹞,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与贵阳市同步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这五年,是经济总量翻番、质量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的五年。我们牢牢把握开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稳增长、调结构、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八个翻番”。与“十一五”末相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7150元增加到51486元,年均增长17.56%,增长2倍;工业总产值从84.6亿元增加到253亿元,年均增长23.4%,增长2倍;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比“十一五”增加1116.36亿元,增长16.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5亿元增加到35.96亿元,年均增长16.17%,增长1.18倍;旅游总收入从20.01亿元增加到58.83亿元,年均增长24.06%,增长1.87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5.01亿元增加到11.69亿元,年均增长18.46%,增长1.33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5393元提高到11658元,年均增长16.49%,增长1.16倍;各项存款余额从47.57亿元提高到115.73亿元,年均增长19.46%,增长1.43倍。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活力迸发。私营企业从944户增至30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从121户增至523户,个体工商户从5800户增至15641户;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从28家增至62家;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94.3亿元,年均增长22%,占GDP比重从48.7%提升到50.37%。城市竞争力持续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5﹞,“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贵州省文明县”、“贵州省双拥模范县”等10余项省级荣誉称号﹝6﹞。成功承办全市旅发大会、布鲁塞尔烈酒节之中华情•硒乡开阳等重大活动,连续举办贵阳避暑季系列活动和旅游文化大型活动,发展内涵进一步丰富,人气不断聚集,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

  这五年,是平台优势彰显、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五年。我们坚持“快转高”并举,建好发展平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快速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从19.5:50.7:29.8调整为13.39:55.69:30.92。都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7个﹝7﹞,“粮、油、茶、蔬、果、猪、烟、蛋”等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建成农旅一体化项目10个﹝8﹞,成功将十里画廊农旅一体(扶贫)示范园区建成全省引领型重点园区,2个农业产业园﹝9﹞打造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区实现综合产值55.98亿元。全县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达95%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21%,“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代农业增加值提高到35%。新型工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贵阳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经开区﹝10﹞核心区、磷煤化工产业园,园区总产值达285.6亿元;建成投产开阳化工50万吨合成氨、安达公司5000吨磷酸铁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快推进开磷集团60万吨多功能磷复肥、鑫天合利用黄磷尾气制7万吨草酸等一批精细磷煤化工项目;成功引入并开工建设中国西部中药材产业链项目、普林鑫泰塑木研发生产等项目;磷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从56.8%提高到81.6%,磷化工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87.9%下降到67%。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白马峪获4A级景区称号,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成功跻身全省10强旅游县。实施农村电商“一十百千”﹝11﹞工程,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和15个乡镇服务站。引入华创证券、邮政储蓄银行、富民村镇银行,安达公司在“新三板”﹝12﹞、硒味园公司在“四板市场”﹝13﹞成功挂牌。

  这五年,是空间迅速拓展、城乡再换新颜、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城建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县城建成区从9.18平方公里扩展到13.86平方公里,产城互动、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城乡布局不断优化。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科技大道、贵开大道等产城景道路,提升改造开州大道、磷都大道、西绕线、红军路等城区骨干道路;实施9个县城棚户区改造﹝14﹞、县城道路“白改黑”和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成历史文化公园、启钤广场、环湖一期绿道;启动开州古城打造,完成南街、六块碑等老旧街巷环境整治,恢复东门老井,传承开阳历史文化,留住最美乡愁;高标准建成3.5公里环湖新区市政道路、贵开城际铁路站前广场等一批重要设施,开发房地产项目14个,县城形象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小城镇建设特色明显。重点实施龙岗镇省级示范小城镇、南江乡市级示范小城镇、城关镇和楠木渡镇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南江乡成功升级为省级示范小城镇,楠木渡镇升级为市级示范小城镇;完成花梨、南龙、毛云集镇棚户区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造城镇路网134.9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增至19.75平方公里。村寨面貌焕然一新。整合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21个,成功将南江乡龙广村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长官司等7个示范点﹝15﹞建成贵阳市美丽乡村度假区,形成“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并荣获贵州十佳农业旅游景区称号。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16﹞,建成小康寨23个、小康路1968.2公里、小康房770户,小康电新(扩)建变电站2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大力开展“三创一办”、“两创建一提升”﹝17﹞,实施网格化管理,完成县城“场天”市场搬迁,推进环卫保洁“扫、收、转、运、处”一体化,开展打击违法建筑“一把手”工程,新增停车位800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被列入“贵州省环卫保洁试点城市”。

  这五年,是交通瓶颈打破、水利重点突破、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飞跃提升的五年。我们以国发2号文件、全省高速公路“三年会战”﹝18﹞和水运建设“三年会战”﹝19﹞为契机,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成果丰硕。交通建设累计投入79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久永货运铁路、贵开城际快铁、贵瓮高速建成通车,开阳港码头全面建成,贵遵复线、开息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4311”大交通网络﹝20﹞基本形成。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806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全县通车里程达2733公里;开通县城内公交车,新建乡村客运站8个、招呼站100个,客运通车率达100%。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建设累计投入91.9亿元,是“十一五”的9倍。建成云湾、老堡河、鹿角坝和白安河4座水库,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项目,全面实施清龙河、毛坪河等9条﹝21﹞河道治理和293.41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三岔河、那卡河、毛竹林、马落桥等一批重点水库,有效解决10.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户以上集中居住村寨安全饮水率达100%。信息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县城区和集镇实现4G、3G网络全覆盖,建成县乡电子政务外网、“12316”﹝22﹞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信息化平台;新建7个乡镇邮政所,率先在全省实现乡乡通邮政;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全部建成,率先在全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这五年,是生态建设有效、环境保护有力、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的五年。我们重点围绕治山、治水、治气,全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加减法。林业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施中德合作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25.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3%。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突出。大力整治县域17条主要河流环境,清龙河、洋水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完成蓊荫水库饮用水源综合整治,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水体功能区达标率均达100%;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强力开展扬尘、加油站油气回收、秸秆禁烧、饮食业油烟等专项治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38%。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全面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重点磷化工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100%,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率达4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930万吨,拆除7家企业11条落后产能生产线﹝2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辆70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从1.91吨标煤下降到1.51吨标煤;建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7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5%;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楠木渡镇、龙岗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9%;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目标值内。土地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实施土地开发项目11个、土地整理项目18个,获批建设用地1023.8公顷,供应建设用地613.5公顷,批准农村个人建房4315户,出让土地82宗,土地资源得到节约集约利用。

  这五年,是改革全面落实、开放步伐加快、创新活力蓄集迸发的五年。我们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开放倒逼改革。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由181项核减为119项,乡级财政预算全部纳入县级预算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先照后证登记、“三证合一”﹝24﹞等制度,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完成黔能天和等5户企业﹝25﹞国有股权转让。成功组建和整合五大投融资平台公司,并顺利进行政企分离。完成农村水务体制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举措。开放水平大幅提高。成功与北京一轻集团、北京理工大学、海淀区信息产业协会、朝阳区工商联等建立合作关系,开阳旅游、富硒农产品走进北京。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项目169个,到位资金453.93亿元。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支持县内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和科技创新,引进博士、硕士、科研人员77人,建立企业工程中心5个、农业专家大院5个,申请发明专利112项,安达公司新能源材料技术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成功运用到产业发展中,形成产能。

  这五年,是民生投入最大、惠及民生最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的五年。我们坚持实施“民生十困”行动计划,财政投入累计达77.4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67%;为民办-理实事115件,投入资金达34.38亿元。教育事业方面,新建开阳五中、开阳六小一期等6所学校校舍﹝26﹞,改扩建幼儿园13所、中小学26所﹝27﹞,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46套,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226个、义务教育学位3470个,全面实施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16%,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5.0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07%。创业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8053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844人,新增创业实体3562户、带动就业4672人,扶持小微企业825家、带动就业43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扶贫攻坚方面,实施精准扶贫和产业化扶贫,4个贫困乡、123个贫困村成功出列,贫困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超过7000元,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贫8.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社会保障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7.2万人;城镇居民医保累计参保1.3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累计达176.8万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修建公共租赁住房16.83万平方米,解决城镇特殊困难群体住房284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23户。医疗卫生方面,完成县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县人民医院、县中西医院成功创建“二甲”﹝28﹞,创新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机制和“康复通”群众诚信借款机制,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文化体育方面,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 安装“村村通”、“户户通”10.3万套,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农体工程全覆盖,“一百三千” ﹝29﹞成为开阳文体活动品牌。社会治理方面,加快“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探索出“三合工作法”﹝30﹞和穿洞“一二三四五”﹝31﹞治理模式。扎实开展“两严一降”、禁毒人民战争、反恐防恐、信访维稳“一号工程”,建立安全生产“五大网络”体系﹝32﹞,依法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刑事发案率下降15.49%,群众安全感从94.02%提升到98.21%,满意率从89.27%提升到98.78%。

  过去的五年,人武、国防、审计、司法、民族宗教、移民、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科协、供销、气象、老龄、工青妇、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好的党风带政风带民风。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9件、政协委员提案563件,办结率达100%。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33﹞专题教育,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有力整治“四风”。着力“三找”、“三抓”﹝34﹞,提高政府执行力,并通过“百姓——书记县长交流台”、县政府门户网站群众信箱、开阳电视台曝光栏目等载体,畅通监督渠道,打造高效政府,

资料共享平台

《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http://www.lp1901.com)。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严控“三公经费”,严查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上下坚持“快增”和“快转”有机结合,全面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17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5.63亿元,同比增长21.5%;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60.38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总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14.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316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658元,同比增长14%;在全省增比进位排名第14,比2014年提升9位。至此,开阳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胜利完成!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十分有效的,只要我们把心思、精力和智慧集中到发展上来,围绕既定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件一件抓落实,开阳的事、开阳人民期盼的事就能够办成办好,开阳发展升级版就能够如期实现。五年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在解放思想中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工作理念,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机制、创新的举措来谋划和推动工作;必须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真正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五年的巨大变化,几多挑战、几多艰辛、几多欣慰。记载着历届县领导班子的传承接力和全县干部群众的血汗拼搏,凝聚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和强大力量,饱含了驻县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全县干部职工,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和全县公安政法干警,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开阳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综合实力还不强;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资源依赖程度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三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就学、就医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并发期,财政偿债的高峰期,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较多;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与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和决胜时期。新的五年,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大势没有变,区域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没有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走势没有变,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站在新起点上的开阳,迎来了“两高时代”、“大数据时代”、“众筹时代”、“众创时代”的历史机遇,已经跨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提升阶段,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和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大力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精神,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心思和力量增强开阳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开阳发展升级。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35﹞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认真落实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围绕产业创优、城市创新、农村创美、群众创富、社会创合“五大创建”目标,以“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为总揽,纵深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平台、大项目“五大建设”,培植后发优势,实现弯道取直,奋力后发赶超,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新路。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是:坚持改革创新、精准发力,实施好“六大战略”,全面实现开阳发展升级版。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二是深入实施“城乡联动”战略,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三是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力推动外引内联取得新突破;四是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推动环境改善取得新突破;五是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动文化繁荣取得新突破;六是深入实施“全民共享”战略,全力推动民生社会事务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左右和13%左右;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500元;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城镇化率达62%;三次产业高端融合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基本建立,以县城为中心、示范小城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纽带、新型农村为基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全面形成,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品质更高,乡村面貌更美,群众生活更富,社会环境更和,建成全省一流山水园林生态文明县城、贵阳市经济圈卫星城市、黔中经济区与黔北经济圈极具影响力的节点城市、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新开阳。

  围绕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项战略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城乡发展新架构。一是明晰板块功能布局。严格按照“一核心四区域”县域经济布局定位,以城关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南龙乡,打造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速形成中部核心区;以龙岗镇、南江乡、禾丰乡为中心,带动高寨乡、毛云乡,打造南部台湾农业示范区和连接贵阳市区的南部经济“桥头堡”,加速形成南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区;以楠木渡镇为中心,带动冯三镇、宅吉乡,打造北部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和贵阳市“北大门”,加速形成北部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经济区;以花梨镇为中心,带动龙水乡、米坪乡,打造贵阳水运通道经济区,加速形成东部港口经济带动一三产互动发展区;以金中镇、永温镇、双流镇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加速形成西部新型建筑材料和磷煤化工发展区。二是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在工业产业上形成“一区两带七园”﹝36﹞的布局,在农业产业上形成“三区八园”﹝37﹞的布局,在山地旅游上形成“一核三带一城四线”﹝38﹞的布局,在现代物流上形成“一港一园”﹝39﹞的布局。三是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按照“一心三带五组团”﹝40﹞布局,加快老城改造提升、新区建设和示范小城镇、特色小镇打造,逐步形成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实现县城——经开区——双流镇集镇同城化。贯彻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行动计划﹝41﹞,把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自然搬迁与城镇发展结合起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就近城镇化。四是均衡公共资源布局。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等资源配置管理一体化,积极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同等的交通、就医、就业、教育等公共服务。

  二、加快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一是加速扩张总量。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十三五”末磷煤化工、新型建筑材料、都市现代特色农业、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分别实现销售370亿元、30亿元、35亿元、50亿元,超100亿企业3家、超50亿企业4家、超10亿企业5家,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二是快速调整结构。以大数据为引领,以“互联网+”行动计划﹝42﹞为路径,以三次产业高端融合发展为方向,以都市现代特色农业、现代制造业、山地旅游文化业、大健康产业为主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新体系。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加快发展都市现代特色农业,围绕打造“高原硒谷”,加强与台湾农业合作,做好“互联网+农业”和“保供”两篇文章,做大做强“粮、油、茶、蔬、果、猪、烟、蛋、药”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南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北部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带、354国道线景观农业示范带、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接二连三的农业新业态,力争到“十三五”末,一产增加值达41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磷及磷化工、煤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富硒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力争到“十三五”末,二产增加值达172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山地旅游业,加快推进旅游、文化、城市融合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拉长产业链,力争创建1个5A级景区,建成南江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区;突破大数据关联产业、大健康产业、电商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扶持社区服务业,繁荣商贸餐饮业,力争到“十三五”末,三产增加值达131亿元以上。

  三、提高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发展新体系。一是合理划分生态空间。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细化生态保护发展区空间布局,加快乌江、清水河、清龙河生态“三廊道”,北部生态协调区、城市优化发展区、西部生态协调区、南部生态保育区、东部生态保育区“五区域”,景区景点、水源保护区等“多节点”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加快建设生态屏障。大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项保护计划,实施好中德合作、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千园之城”﹝43﹞公园建设等项目,林业绿化水平大幅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全市前列。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44﹞,深入开展以洋水河、开洲湖、白安河水库等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水源保护能力和水生态环境水平。大力推进土壤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工程,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重点实施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项目,管好用好土地资源。三是全面建立绿色发展新模式。坚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着力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生态景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全面推行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餐饮,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市民生态文明素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严格控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城镇污水处理率力争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统筹城乡建设,打造诗画开阳新名片。一是提升基础支撑力。全力为建成贵遵复线、开息高速、开瓮高速和贵开城际铁路延伸段做好服务,加快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景区连接高速、连接城镇的重要道路,一批连接乡镇的干线公路和一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00公里;大力推进三岔河、罗家坡、山口河、王车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施好云上开阳、宽带开阳、三网融合等信息工程和中低压农村配电网改造。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山水园林生态文明县城”目标,统筹“三大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45﹞,以老城区、阳明新区、顶方新区、北部新区和公园城市为重点,加快现代小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聚集人口18万人以上;积极推进双流、龙岗、南江、楠木渡、花梨五大集镇组团发展,着力打造新西兰小镇、中国数谷小镇和示范小城镇,建成一批绿色小镇、数字小镇、创客小镇、风情小镇、乡愁小镇;坚持“山、水、林、田、湖”融合,加大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实施好美丽乡村示范点50个,形成5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带﹝46﹞,推动魅力县城、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城市管理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构建网络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整治、常态化监督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五、深入改革创新,集聚持续发展新动能。一是提高创新能力。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点,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技术创新中心达到40家,全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二是深入推进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7﹞为突破口,进一步落实好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国有企业、商事制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加科学有效配置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力争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60%以上。三是加快开放步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深化与北京一轻集团、北京理工大学等的合作,强化对新型建材、精细磷煤化工、大数据关联产业、大健康、山地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招商,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0个,招商引资累计实际到位1400亿元以上。

  六、共享发展成果,增进全县人民新福祉。一是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吃得饱、穿得暖、能安居、有活干、有收入、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普遍得到关爱。二是认真落实《开阳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5年。三是大力弘扬阳明文化,着力实施社区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速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优质医疗,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创建一个三甲医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五是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增强就业、住房保障,累计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住房困难户保障率达100%。七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增强“共治、善治、自治、法治、综治、德治”能力。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深化“平安开阳”、“法治开阳”建设,社会安全指数提高到95%以上。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以上口径)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口径)增长18%,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在六个方面下功夫,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2

开阳县人民政府报告全文

http://m.nmgzasp.com/zy/16208/

推荐访问:开阳县人民政府
相关阅读环境保护论文 
热点推荐